其实对于一节课的优劣评价并不在于教学进度是否圆满达成 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,可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在关注教学进度。一节课45分钟必须要完成教学任务,否则就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。正因如此,课堂教学就在围绕着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而展开。可是课前的预设往往会和实际的课堂教学出现冲突,尤其是课堂出现一些突发情况,例如:学生的思路与老师的设想不一致,学生闪现了思维的火花。
对于这些课堂的灵感其实教师是课前无法预设的,这本来是很好的教学契机。可是由于不在自己本节课的预想之内,如果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下去,就很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。有些有“经验”的 老师很快就把学生的灵感火花就熄灭了,又沿着老师设计的思路继续走下去。
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。为了自己的教学进度,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度。其实对于一节课的优劣评价并不在于教学进度是否圆满达成,而是学生的接受度能否是同步的。如果一节课只是班级中的一些学优生得以发展,更多的学生没有接受,这样的课堂教学还是面向全体,以学生为主体吗?为我们目前这种培养精英式的应试教育感到悲哀,为我们的孩子感到忧心.面对越来越恶劣的教育环境,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,默默坚守,不能随波逐流,只因心中始终在热爱着教育事业,热爱着我的学生,静听花开的声音。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如何正确地指出孩子的错误进行纠正